【标题】 枳实《永利402com官方网站全书》 【名称】 枳实 【拼音】 Zhishi 【英文】 Immature Orange Fruit 【日文】 キジツ 【拉丁文】 Fructus Aurantii Immaturus 【异名】 鹅眼枳实《本草原始》。 【性味归经】 苦、辛,微寒。归脾、胃、大肠经。 【功效】 破气除痞,化痰消积。 【药用】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.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C.sinensis Osbeck的干燥幼果。 【应用】 1.用于食积证、胃肠热结气滞证。本品辛行苦降,善破气除痞、消积导滞。治饮食积滞,脘腹痞满胀痛,多与山楂、麦芽、神曲等同用。治热结便秘、腹痞胀痛,多与大黄、芒硝、厚朴等同用,如大承气汤。治湿热泻痢、里急后重,多与黄芩、黄连同用,如枳实导滞 丸。 2.用于痰滞胸脘痞满,胸痹绪胸。本品能行气化痰以消痞,破气除满而止痛。治胸阳不振、痰阻胸痹,多与薤白、桂枝、瓜蒌等同用,如积实薤白桂枝汤。现代用以治冠心病心绞痛,有一定疗效。治痰热结胸,可与黄连、瓜窭、半夏同用,如《温病条辨》小陷胸加 枳实汤。治心下痞满,食欲不振,可与半夏曲、厚朴等同用,如枳实消痞九。此外,本品尚可用治胃扩张、胃下垂、子宫脱垂、脱肛等脏器下垂病证,可与补气、升阳药同用以增强疗效。 【注意】 孕妇慎用。 【贮藏】 置阴凉干燥处,防霉,防蛀。 【用法用量】 煎服,3~10g,大量可用至30g。炒后性较平和。 【形态】 1、酸橙Citrus aurantium L.常绿小乔木。枝三棱形,有长利。叶互生,叶柄有狭长形或狭长倒心形的叶翼,长8~15mm,宽3~6mm;叶片草质,倒卵状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,长3.5~10cm,宽1.5~5cm,先端短而钝,渐尖或微凹,基部楔形或圆形,全缘或微波状,具半 透明油点。花单生或数朵簇生于叶腋及当年生枝条的顶端,白色,芳香;花萼杯状,5裂;花瓣5,长圆形;雄蕊20以上;子房上位,雌 蕊短于雄蕊,柱头头状。柑果近球形,熟时橙黄色;味酸。花期4~5月,果期6~11月。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均有栽培。常见的栽培品种有:朱栾(小红橙)、枸头橙、江津酸橙等。2、甜橙Citrus sinensis(L.)Osbeclt 常绿小乔木,高可达8m。树冠圆形。幼枝有棱角,叶腋生细刺。叶互生,叶柄短,有狭翅,顶端 有关节;叶片草质,椭圆形,长4~8cm,宽2~4cm,先端短尖,基部楔形,全缘,有透明的油点。花单生或数朵镞生于叶腋;花萼5 裂;花瓣5,白色;雄蕊20~25,花丝联合成数组,着生于花盘上;子房近球形,10~13室,花柱细,不脱落。果实近球形、卵形或扁球 形,成熟时中心柱实心,果皮橙黄色,薄而紧,不易剥离。种子楔状卵形,表面平滑。我国长江以南各地均有栽培,栽培品种众多。此外,尚有下列种类的幼果,在不同地区也作枳实入药。香圆C.wilsonii Tanalxa(陕西汉 中);枸橘Poncirus trifoliata(L.)Raf.(福建局部地区)。 【产地】 1.酸橙枳实 主产于四川江津、湖南沅江、江西新干,分别称“川枳实”、“湘枳实”、江枳实。 2.甜橙枳实 主产于四川、贵州。销产区及广东等地。 【栽培】 喜温暖湿润气候。耐荫性强。年平均气温要求在15℃以上,发芽有效温度为10℃以上,生长适宜温度为20~25℃,在-5℃以上能安全生长,最低温度为-9℃,最高温度40℃。年降雨量1000~2 000mm,相对温度75%。以选阳光充足,土层深厚、疏松肥沃,富含腐殖质,排 水良好的微酸性冲积土或酸性黄壤、红壤栽培为宜。用种子、嫁接繁殖。种子繁殖:11月果实充分成熟时采摘,堆放,取出种子洗净后 冬播,或用湿河砂混合贮藏,以待春播。条播育苗,按行距30cm开沟,株距3~6cm,盖肥土,再覆草。出苗前要保持床土湿润,出苗后 及时揭去盖草。苗高10cm进行间苗、补苗、松土除草、追施人粪尿或尿素等,夏秋季再追肥1次,冬季需防霜盖草。遇旱及时浇水,保 持苗床湿润,苗高1m即可移栽。嫁接繁殖:用种子繁殖的幼苗作砧木,接穗选自优良母树的内堂春梢,于清晨或傍晚随采随用。一般可 在2月、5~6月、9~11月进行嫁接。可用单芽切接法或丁字形芽接法。成活后在早春萌芽前于芽的上方10~15cm处剪断,移栽。3月下旬 按行株距5m×5m开穴,穴径70cm,深50cm,开穴呈三角形排列,每穴栽1株,使根部舒展,填土压实,浇透水。幼树栽种后要勤除草松 土,结合施肥,以氮肥为主。结果树每年施肥3~4次,可于3月上旬、5~6月、7月下旬至8月上旬和11月各施肥1次。花谢后可施8×10-6 ~10×10-62,4-D、0.5%尿素、1%过磷酸钙浸出液、3%草木灰浸出液、敌百虫1000倍液的6种混合液进行叶面喷射。幼果期施过磷酸钙 进行根外追肥。4~6月多雨季节要注意排水;7~9月干旱季节要浇水。整形修剪,幼树整形,主要培养骨干架,形成高产稳产树型,定 植后1~2年冬季,将1m高以上的部分剪去,留3~4个分枝作骨干枝,逐年培养分枝与侧枝,使树冠生长旺盛,骨干被可选夏梢或秋梢, 长约30~35cm,过长要摘心或短截,保留8~10片叶,在1~2年内可定型。早年始花要摘除全部花蕾,以后可适当疏去树冠中、上部枝条 上的花蕾,使在下部着生适量的果实古修剪宜轻,主要剪去密生枝、萌蔽的细弱被,适当短截长枝。结果树修剪,主要删密留疏,除去 弱枝、病虫枝、枯枝、丛生枝、下垂枝、徒长枝、衰老枝等。大年树结果宜重,以疏删修剪为主,短截为辅。小年树修剪以轻剪为主, 尽量保留强壮枝,结果母枝不宜修剪。衰老树更新,3~5月换钻更新或修剪主枝更新。病害有溃疡病,为害叶及果实,可在芽萌动时喷 1:1:200的波尔多液1~2次。疮痂病,为害叶、枝梢及果实,可在落花时喷1∶1:200的波尔多液或50%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。立 枯病为害幼苗,用70%敌克松300倍液灌根。还有煤烟病为害叶、枝及果实。虫害有星天牛、锈壁虱、介壳虫等。 【品种考证】 枳实始载于《神农本草经》,列为中品。《名医别录》谓:“生河内川泽”,即指枳实原植物生长于今河南武陟县一带,此处纬度在北纬35.2°左右,为枸橘Poncirus trifoliata(L.)Raf.的分布地区。《本草拾遗》云:“书曰江南为橘,江北为枳,今江南俱有枳橘,江北 有枳无橘,此自是种别,非干变易也。”此言“江北为枳”也指枸橘而言。《本草图经》载有成州(今古肃成县)枳实和汝州(今河南 临妆县)枳壳图,观其形态特征即为枸橘,但文字却与枸橘不符,云:“如橘而小,高亦五、七尺,叶如枨,多刺,春生白花,至秋成 实,九月十月采,阴干..今医家多以皮厚而小者为枳实,完大者为壳,皆以翻肚如盆口唇状,须陈久者为胜。”其所谓“叶如枨 (《本草纲目》作橙)皮厚”和“翻肚如盆口唇状”者与酸橙形态一致,并指出“近道所出者,俗呼臭橘(此为枸橘别名),不堪 用。”《本草纲目》附有枳实图,从其叶形为单身复叶看为柑橘类植物,并将枸橘已专门另列一条,在枸橘条下云:“人家多收种为藩 蓠,亦或收小实,伪充枳实及青橘皮售之,不可不辨。”由此可见,古代枳实原植物品种较为混乱,但自宋代起已认识到主流品种应为 酸橙,与今药用习惯一致。 (责任编辑:Doctor001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