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标题】 小蓟《青阳客栈》 【名称】 小蓟 【英文】 Common Cephalanoplos Herb 【拉丁文】 Herba Cirsii Setosi 【异名】 猫蓟(《本草经集注》),青刺蓟、千针草(《本草图经》),刺蓟菜(《救荒本草》),刺儿菜(《纲目抬遗》),青青菜、萋萋菜、枪刀菜(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),野红花(《分类草药性》),刺角菜、木刺艾、刺杆菜、刺刺芽、刺杀草(《江苏省植物药材志》),荠荠毛(《山东永利402com官方网站》),小恶鸡婆、刺萝卜(《四川永利402com官方网站志》),小蓟姆、刺儿草、牛戳刺、刺尖头草(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),小刺盖(《永利402com官方网站志》)。 【性味归经】 味甘、微苦,性凉。归肝、脾经。 【功效】 凉血止血,清热消肿。 【药用】 为菊科植物刺儿菜 Cephalanoplos segetum (Willd)MB. [Cerratula setosa Willd.; Cephalanoplos segetum(Bunge)Kitam.] 的全草或根。 【应用】 用于血热妄行。小蓟性凉,能入血分,故具有凉血止血之功。诸凡上而吐、咯、衄血,下而便血崩漏,皆可施用,常配大蓟、山桅、侧柏叶同用,如《十药神书》十灰散;尤善于治尿血血淋之症,可配白茅根、木通、滑石等同用。 用于疮疡肿痛。小蓟外用,有清热消肿之功,用治热毒疮疡初起肿痛之症,常单用鲜品捣烂敷于患处。 此外,小蓟还可用治高血压、肾炎,前者可配夏枯草同用;后者可与生地、茅根等配伍应用。 【注意】 虚寒出血及脾胃虚寒者禁服。 【用法用量】 5.00 - 10.00 g 【形态】 多年生草本。根状茎长。茎直立,高30~80cm,茎无毛或被蛛丝状毛。基生叶花期枯萎;下部叶和中部叶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,长7~15cm,宽1.5~10cm,先端钝或圆形,基部楔形,通常无叶柄,上部茎叶渐小,叶缘有细密的针刺或刺齿,全部茎叶两面同色,无毛。头状花序单生于茎端,雌雄异株;雄花序总苞长约18mm,雌花序总苞长约25mm;总苞片6层,外层甚短,长椭圆状披针形,内层披针形,先端长尖,具刺;雄花花冠长17~20mm,裂片长9~10mm,花药紫红色,长约6mm;雌花花冠紫红色,长约26mm,裂片长约5mm,退化花药长约2mm。瘦果椭圆形或长卵形,略扁平;冠毛羽状。花期5~6月,果期5~7月。 生于山坡、河旁或荒地、田间。分布于除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西藏外的全国各地。 【产地】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。自产自销。 【品种考证】 小蓟始载于《别录》,与大蓟同条。《本草图经》云:“小蓟根,《本经》不著所出州土,今处处有之,俗名青刺蓟。苗高尺余,叶多刺,心中出花头,如红蓝花而青紫色。北人呼为千针草。当二月苗初生二三寸时,并根作茹,食之甚美。”并附“冀州小蓟根”图。所绘花序形态与刺儿菜 Cirsium setosum(Willd.)MB.相似。《救荒本草》刺蓟菜图、《纲目》小蓟图均与刺儿菜相似。但《植物名实图考》小蓟图则似飞廉 Carduus nutans L.。 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:“小蓟,山东俗名萋萋菜,萋字当为蓟字之转音,奉天俗名枪刀菜,因其多刺如枪刀也。其根与茎皆可用,而根之性尤良。剖取鲜者捣烂,取其自然汁开水服之。若以入煎剂不可久煎,宜保其新鲜之性,约煎四、五沸即取汤饮之。又其茎中生虫即结成疙瘩,状如小枣,其凉血之力尤胜。若取其鲜者十余枚捣烂,开水冲服,以治吐血、衄血之因热者尤效。用时宜取其生农田间嫩而白者。” 【商品规格】 一般用全草,青海地区则用根及茎。考诸古代本草书籍多用根。此外,同属植物刻叶刺儿菜Cephalanoplos setosum(Bieb.)Kitam. 的全草在东北及河北亦同等使用。性伏与小蓟相似,但茎略粗,直径3~5毫米,叶边缘有明显缺刻。头状花序的总苞棕黄色,苞片6~8列,三角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。气弱,味淡。 【化学成分】 小蓟含生物碱、皂甙等。全草含生物碱约0.05%,皂甙约1.44%。并分得止血成分刺槐素-7-鼠李糖葡萄糖甙(acacetin-7-rhamnoglucoside)、芸香甙、原儿茶酸、咖啡酸、氯化钾,还证明含绿原酸。尚含φ-乙酰蒲公英甾醇、蒲公英甾醇、三十烷醇、β-谷甾醇和豆甾醇。 【采收加工】 5~6月盛花期,割取全草晒干或鲜用。可连续收获3~4年。 【炮制】 1.小蓟 《食疗本草》:“捣取自然汁。”《济阴纲目》:“细切。”《十药神书》:“研极细末。”现行,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,抢水洗净,稍润,切段,干燥,筛去灰屑。 2.小蓟炭 《万氏女科》:“烧存性,为灰。”现行,取小蓟段置锅内,用中火炒至焦褐色,喷淋清水少许,灭尽火星,再炒至水气逸尽,取出凉透。小蓟炭增强止血作用。 3.炒小蓟 取小蓟段置锅内,用文火炒至表面焦黄并有香气逸出,取出放凉。 贮干燥容器内,置通风干燥处,小蓟炭散热防复燃。 【附方】 1.治九窍出血 用小蓟一握,捣汁,水半盏和顿服。如无青者,以干蓟末,冷水调三钱匕服。(《卫生易简方》) 2.治卒吐血及泻鲜血 小蓟叶,捣汁,温服。(《梅师集验方》) 3.治吐血 小蓟、大蓟、侧柏叶各9g,仙鹤草、焦栀子各12g。水煎服。(《常用中草药图谱》) 4.治下焦结热,尿血成淋 生地黄、小蓟根、通草、滑石、山栀仁、蒲黄(炒)、淡竹叶、当归、藕节、甘草各等分。上嚼咀,每服半两,水煎,空心服。(《济生方》小蓟饮子) 5.治崩中下血 小蓟茎叶(洗、切)研汁一盏,入地黄汁一盏,白术半两,煎减半,温服。(《纲目》引《千金要方》) 6.治妊娠胎坠后出血不止 小蓟根叶(锉碎)、益母草(去根茎,切碎)各五两。以水三大碗,煮二味烂熟,去滓,至一大碗,将药于铜器中煎至一盏,分作二服,日内服尽。(《圣济总录》) 7.治妇人阴痒不止 小蓟,不拘多少,水煮作汤,热洗,日三用之。(《妇人良方》) 8.治一切极痛下疳 鲜小蓟、鲜地骨皮各五两。煎浓汁浸之,不三四日即愈。(《医学广笔记》) (责任编辑:Doctor001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