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标题】
海风藤《青阳客栈》
【名称】
海风藤
【英文】
Kadsura Pepper Stem
【拉丁文】
Caulis Piperis Kadsurae
【异名】
风藤、巴岩香(《永利402com官方网站志》),满坑香、芒藩、大风藤,岩胡椒。
【性味归经】
味甘、微辛,性温。归肝、肾经。
【功效】
祛风除湿,行气止痛,舒筋活络。
【药用】
为胡椒科植物风藤(细叶青蒌藤Piper kadsura(Choisy) Ohwi)的藤茎。
【应用】
用于风寒湿痹。海风藤可祛风湿,通经络,舒筋止痛,故善治风寒湿痹,筋脉拘挛,肢节疼痛者,常与羌活、独活、桂心、当归等祛风湿、活血止痛药同用,如《医学心悟》蠲痹汤。临床用治中风日久,半身不遂,亦因其具有和血通络之功。
用于脘腹疼痛。海风藤性偏温散,能理气、散寒,而止痛。可与苏梗、香附、陈皮等合用,以加强止痛之功。
用于跌打损伤。本品能和畅血脉,以散瘀止痛。常与大血藤等同用。
【用法用量】
6.00 - 15.00 g
【形态】
木质藤本。茎有纵棱,幼时被疏毛,节上生根。叶近革质,具白色腺点,卵形或长卵形,长6~12m,宽3.5~7cm,先端短尖或钝,基部心形,稀钝圆,上面无毛,下面通常使短柔毛,叶脉5条,基出或近基部发出;叶柄长1~1.5cm,有时被毛;叶鞘仅限于基部具有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,聚集成与叶对生的穗状花序;随花序长3~5.5cm;总花梗略短于叶柄,花序袖被微硬毛;苞片圆形,近无柄,盾状,直径约1mm,上面被白色粗毛;雄蕊2~3枚,花丝短;雌花序短于叶片;总花梗与叶柄等长;苞片和花序轴与雄花序的相同;子房球形,离生,柱头3~4,线形,被短柔毛。浆果球形,褐黄色,直径3~4mm。花期5~8月。
生于低海拔林中,常攀援于树上或岩石上。分布于浙江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等地。
【产地】
主产于福建、浙江、广东及台湾等地。行销全国各地。
【品种考证】
出自《本草再新》。
【商品规格】
浙江、福建、湖南等地尚有以山药Piper hancei Maxim.的藤茎作海风藤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
茎、叶含细叶青蒌藤索(Futoxide)、细叶青蒌藤烯酮(Futoenone)、细叶青蒌藤酮醇 (Futoquinol)、细叶青蒌藤酷胺(Futoamide),其中细叶青蒌藤素含量最高, 并且有阻抑肿瘤的作用,此外尚含β-谷甾醇(β-Sito-sterol)、豆甾醇(Stigmasterol)及挥发油,挥发油主成分为。Α-蒎烯(α-Pinene)、口-蒎烯(β-Pinene)、柠檬烯(Limonene)、香桧烯 (Sabinene)、莰烯(Camphene)、异细辛醚(Isoasarone)。茎、叶含风藤素(长穗巴豆素, fu-toxide)、风藤烯酮(futoenone)、风藤醌醇(futoquinol)、风藤酰胺(futoamide ), 另含挥发油,其成分有α-及β-蒎烯(pinene)、莰烯、苧烯、香松烯及异细辛醚(isoasarone)。此外,尚含β-谷甾醇、豆甾醇。近年又分得4个macrophyllin型双环[3,2,1]辛烷类新木脂素。
【采收加工】
8~10月割取藤茎,除去根及叶,洗净,晒干。
【炮制】
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,放清水中浸30~60分钟,取出放箩内润16~24小时,切厚片,晒干。
贮干燥容器内,密闭。置通风干燥处,防霉。
【附方】
1.治风湿痹痛 海风藤、威灵仙、秦艽、桂枝、川芎各9g,水煎服。(《浙江药用植物志》)
2.治胃脘疼痛(胃和十二指肠溃疡)、腹痛泄泻(胃肠炎) 海风藤15g,救必应9g。水煎服。(《永利402com官方网站临床应用》)
3.治暑湿腹痛 鲜海风藤茎叶叶30g,水煎服。(《浙江药用植物志》)
4.治涨皮风(肾炎水肿) 海风藤15g,红蓼(大红蓼)12g,白鸡肫12g,大青根(山皇后)15g,淡竹叶15g,煎汤服。每日1剂。(《中国民族药志》)
(责任编辑:Doctor001) |